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纳米尺寸半导体晶体(量子点)的量子限制效应,其光学和电子特性显著不同于宏观材料,最初的研究集中于化学合成方法和光学性质的实验室分析。
90年代量子点材料逐渐走向应用开发,主要用于生物标记和荧光分析。此时,点胶技术尚未与量子点直接结合,但对量子点的精确涂覆已有需求。
2000新千年开始量子点逐渐被应用于光电领域,如LED、太阳能电池和显示器。工业上需要将量子点材料以均匀薄膜或胶状物的形式分布到目标表面,点胶技术开始被引入。精密点胶设备用于在基板或芯片表面涂覆量子点溶液。当时的技术挑战是控制量子点的分散性,以及避免量子点在涂覆过程中聚集或沉降。
2013年左右,量子点电视(QLED)的概念出现,点胶技术成为量子点薄膜制备的重要工艺,并取得了显著技术突破,出现了喷涂点胶和微量点胶设备,适应量子点溶液高精度的涂覆需求,引入自动化点胶系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为量子点材料的应用打开新世界。
2020年至今,点胶技术不断升级,新技术增强了对纳米材料的控制能力,满足量子点胶对均匀性和精度的高要求。通过非接触点胶,避免对量子点敏感材料的破坏,并能借助多功能点胶设备,支持多种涂覆模式(如线性点胶、面涂覆、图案化涂覆)。除此之外点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学器件和生物医学领域,以及量子点传感器和医疗检测设备的精密制造需要点胶工艺来实现功能性涂层。
展望未来,随着市场对新材料需求的日益增长,量子点胶技术无疑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量子点胶技术的演进大大推动了量子点材料从实验室研究向大规模应用的转化。通过不断提升点胶的精度、均匀性和自动化水平,量子点胶技术成为实现量子点材料优异性能的关键环节,为光电、显示、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